塑料電鍍制品具有優(yōu)良的性能,塑料件電鍍后,既保持了塑料的質(zhì)量輕、抗蝕性能強、成型容易等特點,又賦予其金屬的導電性、裝飾性、導磁性、可焊性等,因此塑料電鍍制品應用非常廣泛。近年來,通訊技術快速發(fā)展,隨著移動電話的普及,人們對其外殼材料的電磁屏蔽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常規(guī)的塑料電鍍銅工藝流程為:除油→粗化→膠體鈀活化→加速→化學鍍銅→電鍍銅。由于化學鍍銅過程中使用具有致癌的甲醛作還原劑,嚴重威脅操作者的安全。1963年D.A.Radovsky[1]發(fā)明了直接電鍍,該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(xiàn)工業(yè)化,此時的直接電鍍技術一般用在印刷電路板的孔金屬化工藝中。1996年,Atotech公司發(fā)明了Futuron工藝[2],主要用在ABS及其合金材料上,該工藝的流程為:除油→粗化→Futuron活化→銅置換錫→電鍍銅。該工藝雖然有其優(yōu)越性,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點,如容易漏鍍、起鍍慢、價格貴。
MacdermidCo.公司于1991年發(fā)明了Phoenix工藝[3]。它的特點是使用次亞磷酸鈉為還原劑代替甲醛,先發(fā)生化學鍍銅,使塑料表面覆蓋一導電銅層,然后在化學鍍銅溶液中進行直接電鍍銅。該工藝的特點是:(1)用次亞磷酸鈉做還原劑代替了甲醛;(2)用化學鍍做底層,避免了漏鍍;(3)化學鍍后進行電鍍很容易。但該工藝只應用在印刷電路板上,如用于香港OPC電路板廠的多層板上,但是沒有將其用在ABS塑料及其合金上。
以次亞磷酸鈉作還原劑化學鍍銅,鍍層厚度一般小于1μm,沉積的
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下一頁
以上信息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