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加入桌面
  • 手機版 | 無圖版
  •  
    行業(yè)頻道
    組織機構(gòu) | 工業(yè)園區(qū) | 銅業(yè)標準 | 政策法規(guī) | 技術(shù)資料 | 商務(wù)服務(wù) |
    高級搜索 標王直達
    排名推廣
    排名推廣
    發(fā)布信息
    發(fā)布信息
    會員中心
    會員中心
     
    倫敦銅價 | 紐約銅價 | 北京銅價 | 浙江銅價 | 江蘇銅價 | 江西銅價 | 山東銅價 | 山西銅價 | 福建銅價 | 安徽銅價 | 四川銅價 | 天津銅價 | 云南銅價 | 重慶銅價 | 其它省市
     
     
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資訊 » 綜合新聞 » 正文

    婦聯(lián):中國類似楊六斤獨居留守兒童達205萬人

    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20-02-21  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   作者:羅攀
    銅之家訊:據(jù)中國之聲《央廣夜新聞》報道,前幾天一個小男孩的另一種生活引起了關(guān)注。他叫楊六斤,今年14歲,住在廣西隆林縣德峨鄉(xiāng)。在他6

    據(jù)中國之聲《央廣夜新聞》報道,前幾天一個小男孩的另一種生活引起了關(guān)注。他叫楊六斤,今年14歲,住在廣西隆林縣德峨鄉(xiāng)。在他6歲的時候,父親去世,母親改嫁,4年前他的爺爺奶奶也相繼去世,楊六斤只能獨自住在親戚提供的空房子里,每周靠堂哥給他的10塊錢維持生計。

    六斤的爸爸去世,媽媽改嫁,爺爺奶奶相繼去世,讓這個不到十歲的孩子成為了棄兒。而他在過去的近六年的時間里,獨自一人住在親戚提供的空房子里。

    記者:就煮了半碗飯?

    楊六斤:因為我一個人半碗飯可以吃一天。

    米和油靠鄰居接濟,他自己則上山挖野菜,野菜沾辣椒粉拌米飯這就是他的早飯,但在采訪的記者看來,楊六斤吃的并非野菜更像是草。

    記者:讓我嘗一個那個,這真的是野菜嗎?還是苦味大于甜味。這真的是野菜嗎?

    吃飯前楊六斤還自制了一雙筷子。

    記者:請問你這是做什么呀?

    楊六斤:做筷子。

    記者:干不干凈???

    楊六斤:干凈經(jīng)常也是這樣子。因為我們除了放米的時候忘了拿筷子,所以我們吃飯的時候就拿樹枝當筷子吃飯。

    記者:你會不會覺得不太干凈或者不太衛(wèi)生???

    楊六斤:不干凈也吃,沒筷子吃飯。

    對于一名正在長身體的兒童,他的營養(yǎng)補充則只能靠去水庫撈魚和上樹掏鳥蛋。

    記者:為什么會去抓魚回來吃?。?/p>

    楊六斤:因為別的太貴了。

    可養(yǎng)活自己這近六年吃的苦頭,在楊六斤眼里遠不上失去親人的痛苦。

    楊六斤:因為那天我病倒了,沒人知道。因為爸爸去世了,媽媽拋棄了,所以別人就去....。。其實我沒辦法。

    楊六斤最掛念的還是改嫁的媽媽,和她帶走的弟弟,他經(jīng)常跑出去尋找,卻不知要去哪里,只能半路折返跑回床上獨自落淚。

    記者:最想對你媽媽說什么話?你用你們的苗話來說好不好?

    楊六斤:因為我怕你不要我了,別人嫌棄我,所以我沒辦法來證明,走的時候沒告訴我。

    楊六斤的生活也許算是極端的個案,他并不算是典型的留守兒童。但在全國,類似他這樣由于各種原因身邊沒人照顧,需要獨自挑起生活重擔的稚嫩肩膀,全國婦聯(lián)課題組的一份研究報告給出了相關(guān)數(shù)據(jù):

    據(jù)全國婦聯(lián)今年“六一”期間發(fā)布的最新調(diào)查顯示,全國有農(nóng)村留守兒童6102.55萬,占全國兒童的21.88%。也就是說,全國兒童中,大約每五人就有一個留守兒童。近兩年,這個數(shù)字沒有太大變化,但與2005年全國1%抽樣的調(diào)查估算數(shù)據(jù)相比,5年間全國農(nóng)村留守兒童增加約242萬人,增幅為4.1%。另據(jù)全國婦聯(lián)的調(diào)查顯示,全國有205萬的獨居留守兒童。

    報告中205萬獨居的留守兒童,可能過的就是類似楊六斤這樣比較艱難的生活。205萬,相對于全國人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,但背后則可能就是205萬個讓人心酸的故事。全國婦聯(lián)課題組的報告也特別提到,這是需要特別給予關(guān)照的留守孩子。先來看幾個類似孩子的故事,首先去河南:

    趙嬌嬌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(qū)河涯李小學的一名五年級學生,三年前,父親因車禍去世。去年,同樣的的原因又讓母親離她而去。只留下12歲的她和15歲的哥哥相依為命。記者走進漯河市郾城區(qū)黑龍?zhí)多l(xiāng)大趙村趙嬌嬌的家,剛好碰到嬌嬌從同學家回來。

    記者:昨天找人同學都玩什么了?

    趙嬌嬌:她媽生日了,她讓我回她家了。在她家住了幾天。她領(lǐng)住我出去玩。還找她同學。

    記者:有沒有給你做的好吃的?

    趙嬌嬌:有。她媽生日的時候她做的大盤雞。

    記者:好吃不?

    趙嬌嬌:好吃。

    記者:這學期考第幾?得獎狀了沒有?

    趙嬌嬌:沒有。

    記者:語文考多少?

    趙嬌嬌:81。

    記者:數(shù)學呢?

    趙嬌嬌:85。

    記者:留的作業(yè)寫的怎么樣了?

    趙嬌嬌:寫完了。

    記者:你還有什么復習計劃沒有?

    趙嬌嬌:我找的俺哥六年級的書。在家自已復習。

    同學母親的生日聚會,對于沒有媽媽的嬌嬌來說,或許在那里能夠找到一點點家的和母親的味道。沒有了父母,農(nóng)家小院里堆滿了落葉和生銹的農(nóng)具,三間平房里也沒有一家像樣的家具,桌子上布滿了灰塵。嬌嬌告訴記者,自從母親離開后,住在同村的大伯和伯母會時常過來照顧他們,但平時只有嬌嬌和哥哥獨自生活。

    記者:哥哥平時對你關(guān)心的多不多?

    趙嬌嬌:嗯,我沒錢他就給我錢,他一星期帶80,花不完。有了給我,回來給我。

    失去了父母,沒有了經(jīng)濟來源,平時就靠著大伯和姑姑們接濟上學和生活的嬌嬌兄妹,從小就知道了勤儉持家。哥哥會從每天10塊錢的飯錢中省下一點來給妹妹。嬌嬌說,平時在學校,老師對自已很好,同學也會把家里好吃的東西帶到學校和自已分享:

    趙嬌嬌:上一次我沒有本了,校長說:沒有本了讓我問她要。以后沒有本了我給你。她給我喊她辦公室,她給我買了個衣裳讓我穿上了。

    記者與嬌嬌的交談中,她一直低著頭,顯得有些拘謹,這一切,嬌嬌的老師王慧君,給出了答案。王老師說,有一次,班里上作文課,題目是“我的媽媽”。

    王老師: 她開始寫的時候她沒法寫,她很傷心,她坐那兒不寫,老師感覺到了,你寫我的媽媽也可以,你寫我的老師也可以。她寫“我的媽媽老師”。寫的也很感人:“看到這個題目你一定覺得很奇怪吧?為什么是我的媽媽老師?”她又寫:“我沒有媽媽,因為我的媽媽出車禍不在了,然后我又有一個新媽媽,她是我的親媽媽派來照顧我的——李響媽媽”。李響是他的語文老師,兼班主任。

    接下來是一段來自浙江樂清的報道:

    王木竹是浙江樂清山老區(qū)智仁鄉(xiāng)一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,因為父母離婚,母親走了,父親外出打工賺錢,只能獨自一人生活。王木竹的家住在智仁鄉(xiāng)太湖山上,平時放學只能坐車到山腳下,還要爬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家,無奈之下,父親便在學校旁邊給他租了個小房間,方便他上學,班主任鮑珍瑩向記者講述了王木竹的生活狀況。

    鮑珍瑩:家里在太湖山僅剩的幾戶人家,現(xiàn)在還是住在三四十年以前那種木頭結(jié)構(gòu)的老房子,獨門獨戶的也沒什么鄰居,還是在這樣的一個環(huán)境下生活的。坐車的話可以坐到山腳,然后還要爬山一個多小時,每個星期的星期五回太湖山,平時上學期間就住在下面租的房子里面。

    家庭環(huán)境的影響,王木竹自理能力很強,平時是個懂事聽話的孩子,思想比較成熟,但是比較膽小,內(nèi)心比較脆弱,承受能力也相對較差,每當老師批評他時,他的眼淚總是會止不住的淌下來,鮑珍瑩說:

    鮑珍瑩:這個孩子平時都好,就是經(jīng)不得批評,因為他的字跡比較潦草,有的時候我會說木竹你的字為什么寫的又這么難看吶,稍微的說一句,應該只是一種很普通的批評,他就覺得自己怎么做錯了,就很害怕,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,止也止不住的那種。

    發(fā)現(xiàn)這個問題后,班主任鮑珍瑩便開始加倍關(guān)注王木竹的生活和學習情況,并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法,只要發(fā)現(xiàn)他有一點點進步,就會進行表揚。

    鮑珍瑩:對他我就特別溫柔,要特別注意一下我的語氣,然后一不小心你自己覺得沒有用重語,有可能就已經(jīng)有點讓他受傷了,心理有點承受不了了,跟他說話我更多的是鼓勵為主,有一點進步,就大力的鼓勵他。

    課余時間,班主任鮑珍瑩經(jīng)常找王木竹聊天,希望能夠更多的了解他內(nèi)心的想法,漸漸地,王木竹也愿意把心里的秘密告訴老師,變的開朗起來。為了讓王木竹更好的成長,鮑珍瑩花了不少心思。

    鮑珍瑩:他寫字的時候讓他在我旁邊寫,多提醒讓他慢慢寫或者給他布置的作業(yè)比別人少一些,比如要抄三遍的,那讓他抄一遍或者抄兩遍,也不能說一下讓他寫的特別好,只能說慢慢來。

    有一些孩子,不是完全獨自生活,但是,日子也不見得會輕松一些,比如這位同樣來自浙江的男孩兒,他和爺爺一起生活,但是爺爺有殘疾,他除了照顧自己,還要照顧爺爺:

    浙江長興縣洪橋鎮(zhèn)東王村的李勝,今年12歲。早上六點不到,一米高的灶臺旁,他正站在凳子上,拿著炒勺不停地翻炒著。4年來,每天早上上學前,李勝都要為身患殘疾的爺爺準備好早飯和午飯。李勝說,他7歲時,媽媽離開了這個家,爸爸為了維持生計常年在外打工,家中只有年幼的他和爺爺相依為命,而也就是從那時起,每天的家務(wù)、農(nóng)活,他都要自己干。

    12下一頁
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
     

     
     
    推薦圖文
    推薦資訊
   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