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北京7月29日電 題:多地掀“樓市限購松綁潮” 專家稱難致房價大漲
記者 李金磊
樓市限購松綁再添新城市,杭州、石家莊28日傳出放松限購消息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以來,面對樓市下行壓力,地方政府頻頻對相關政策進行微調,近期,多地更是掀起“限購松綁潮”。專家指出,一線城市不宜放開限購,而在資金信貸面偏緊的情況下,放松限購效果有限,難以出現房價大漲。
多地掀“限購松綁潮 ” 專家稱一線城市不宜放開
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“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”的思路。在分類調控的政策主基調下,今年以來,面對樓市下行壓力,地方政府頻頻對相關政策進行微調,近期更是掀起一股新的“限購松綁潮”。
7月28日,杭州官方發(fā)文正式調整限購政策,規(guī)定購買余杭、蕭山區(qū),以及主城區(qū)140平方及以上者,不需要提供住房情況查詢記錄。石家莊當天也傳出正式取消限購的消息。至此,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目前全國已有包括呼和浩特、海口在內的等30個左右的城市不同程度地放開了限購政策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上述城市放松限購的方式“或明或暗”,其中,呼和浩特、濟南、蘇州、南寧、???、西安、無錫、杭州八個城市由官方明確發(fā)文調整限購政策,其余大部分城市均為“只做不說”或者采用“口頭傳達”的方式。
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住宅與房地產產業(yè)處處長趙路興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,前些年由于土地供應較多,開發(fā)建設量比較大,積累了一定庫存,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明顯分化,一線城市和大部分二線城市供需仍緊張,但三、四線城市出現供大于求狀況,因此,在樓市下滑和消化庫存的壓力下,部分城市根據市場情況調整限購政策是必要的。
“但是,放松或取消限購的前提條件是城市自身的實際情況,一個大的原則和目標是要管住投資、投機性需求,放開自住型、改善型需求,各個城市要在這個原則下根據自身情況實事求是地調整政策。對于那些容易導致投資、投機性需求的一線城市目前不宜放開限購?!壁w路興表示。
值得一提的是,與前些年有地方試探放松限購但均被叫停不同,對于這一輪地方“限購松綁潮”,中央基本采取了默許的態(tài)度,迄今尚未有地方調整限購政策的行為被叫停。
對此,趙路興認為,前些年房價始終在快速上漲,現在市場情況出現分化和調整,各類城市自身情況也不一樣,如今一個統(tǒng)一的政策很難適應現在的市場情況,因此,必須實行分類調控,依據不同城市有針對性的進行政策調整。
專家稱取消限購效果有限 難致房價大漲
地方紛紛放松或取消限購政策,能否拯救樓市,從而導致新一輪房價上漲?對此,專家表示,在資金信貸面偏緊的情況下,放松限購效果有限,難以出現房價大漲。
趙路興表示,放開限購政策導致交易量猛增、房價上漲的很多條件并不具備。目前市場情況跟前幾年房價過快上漲時候的市場環(huán)境尤其是金融環(huán)境出現較大變化,自去年開始出現的一個典型情況是房貸偏緊,由于金融杠桿是交易量快速增加的決定性因素,因此,如果資金面沒有很大改善,房地產市場交易量大增,房價過快上漲的情況也不大可能出現。
“限購的原因是因為供不應求,不限購的原因是因為供大于求。”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中新網記者表示,目前地方政策松綁政策意愿強烈,地方政府在樓市降溫的情況下,受制于土地財政壓力,松動調控已經成為定局。而大部分松綁限購城市的特點均是人口漲幅放緩,庫存壓力大。
但是,張大偉認為,松綁的效果可能有限。他表示,本輪市場轉冷更多是由于部分城市前期供應量過大、房價過快上漲等市場本身風險因素積累,以及前期成交集中釋放帶來的需求斷檔。因此,日益強烈的調控微調或難以拉動市場成交。
張大偉表示,目前樓市下,除一線城市外,限購在其他城市只是影響市場變動的最小因素,是否解除對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。當然,大規(guī)模的松綁,對購房者的心理也有一定影響。但樓市歸根結底依然看信貸。沒有資金,任何形式的松綁都效果有限。
“2011年末,各地也多次傳聞調控松綁,但一直到央行大規(guī)模釋放流動性,市場才出現扭轉。”張大偉舉例說,整體看,未來政策松綁與市場降溫將同時出現。除非中央放棄調結構努力,再次大規(guī)模降準降息,否則市場的趨勢很難改變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尚無一線城市放松限購,其中,北京已明確標表態(tài)不會輕易放松限購。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近日表示,要冷靜觀察,不能因此進行干預,不輕易出臺新的房地產政策,甚至采取放松限購等措施。否則,會削弱結構調整的動力,影響城市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對于未來房地產走勢,趙路興認為,房地產市場還會繼續(xù)進行調整,而這個調整可能是深度的。二三線部分城市去庫存需要一定的時間,非一年半年能消化掉,而一線城市則重點要繼續(xù)搞好住房保障,一方面要滿足城鎮(zhèn)化過程中進城常住人口的自住型需求,另一方面要繼續(xù)抑制投資、投機性需求。(完)